推动“双减”政策落实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阿拉善盟“双减”工作综述
- 发布日期:2022-12-16 15:45
- 浏览次数: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阿拉善盟坚持校内减负提质与校外培训治理双向发力,促进全盟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一步减轻,教育生态日益优化。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成立全盟“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教体系统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实行日报告和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形成了统一调度、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出台《阿拉善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印发11条学校管理和14条校外培训负面清单,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建立盟旗(区)两级“双减”工作监督举报平台,组建“双减”工作社会监督员队伍,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举报。同时,通过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双减”工作成效,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双减”工作的良好氛围。
加强工作指导,保障校内减负提质。联合多部门印发《阿拉善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阿拉善盟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工作方案》,指导全盟33所义务教育学校(含完全中学)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研制《阿拉善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积极打造课后服务新样态,探索实行教师弹性工作制,开设多种特色活动,推动课后服务范围有效拓展,服务时间优化延长,服务内容提质增效。出台《阿拉善盟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并通过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专题培训、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案例展示等方式加快构建“教学—作业—评价”一体化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全盟各中小学均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时间达标学校占比100%。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化中考改革,开展“双减”专题培训,启动实施“领航校长”“卓越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协同配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联合盟妇联在全盟推选命名了17家单位为阿拉善盟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不断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载体和平台。在各中小学全部免费开通了手机家长学校信息网络,积极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帮助广大家长正确掌握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组建了由160名老教师组成的全盟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积极主动开展“老少共建”“一帮一”“手拉手”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加强行为监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在全盟范围内对校外培训机构进一步规范整顿,原有的42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0所,退出校外培训市场32所,压减率达100%。目前,全盟共有校外培训机构68所,无线上培训机构。推动出台《阿拉善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线上巡查专项行动打击违规学科类培训的通知》,着力营造良好网络学习环境。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纳入教育督导,不定期明察暗访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2022年以来共开展执法行动 6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 190余人次。指导旗区出台《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并启用“中国银行教育培训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依托“互联网+监管”方式,逐步实现预收费监管常态化、智能化。目前,全盟校外培训机构纳入预收费监管已达100%。